“紅船精神”融入黨報思政教育的路徑
王健
一條小船,誕生一個大黨,“紅船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隨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共同構成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極其豐富和博大精深的內涵。
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紅船精神”,并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深刻闡述了“紅船精神”的豐富內涵、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那么,站在當下移動優先、媒體融合的大趨勢下,黨報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如何更好地加強團隊建設,更有效地推動傳統媒體轉型發展,傳播好黨的聲音,講好周口故事呢?筆者認為,面對這一時代課題,大力弘揚“紅船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堅持把創新融入辦報基因?!伴_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其實質就是創新精神。在人人都是自媒體、個個都有麥克風的當下,受眾需求越來越多樣,參與意識越來越強,思想觀念越來越多元,新聞傳播日益呈現人人傳播、多向傳播、海量傳播的特征。在這種情況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空洞說教、生硬灌輸不行,追求獵奇、編造故事不行,庸俗低媚、極端表達也不行。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的創新精神,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從理念、內容、形式、手段、業態、機制等方方面面進行創新,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在建立融合傳播矩陣、打造融合產品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牢牢掌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主動權。
二是堅持把黨史教育貫穿團隊建設全過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強大的精神支柱,體現了“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歷史是最好的教課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讀歷史、深讀歷史,樹立歷史眼光、提高歷史思維,我們就能懂得黨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貴、理解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就能更好從過去走向未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從來不是單純的業務工作,講政治是第一位的。沒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就無法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所以,我們必須用好用活紅船精神等黨史教課書,把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到報業團隊思想政治建設全過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政治家辦報,使每一個報業人都能自覺履行好“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和使命。
三是堅持把紅色文化作為機關文化建設主旋律。機關文化是機關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并且為干部職工普遍認同和共同遵循的具有機關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建設機關文化,以先進文化引導、激勵、塑造干部職工,是加強和改進機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紅色文化蘊含著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理想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信念,蘊含著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價值取向,集中體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人民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愛黨愛國的優良傳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為根本宗旨,體現了“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這正是“紅船精神”的偉大之處,也是紅色文化的一個典型縮影。所以,在機關文化建設中大力營造紅色文化的深厚氛圍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通過宣傳欄、文化墻、黨建主題課堂、工青婦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唱響紅色文化主旋律,使廣大干部職工耳濡目染地理解、認同紅色文化,從而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良好教育效果,是我們做好思想政治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法寶。
(作者單位:周口報業傳媒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