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動
張伯駒是周口項城走出來的一位文化名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民國四公子”之一,在詩詞、書畫、京劇表演、戲曲理論、文物鑒藏等多個領域均有不凡造詣。亂世之中,張伯駒收藏并保護《平復帖》《游春圖》等傳世珍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之無償捐獻給國家,時任文化部部長的沈雁冰贊其“化私為公,足資楷式”。2018年,被《人民日報》載文以“百代高標,千秋叢碧”稱譽。
“春游”對于一般人來說,主要是指春日艷陽時,到郊外踏青,游賞大自然的美景。但是,“春游”對于張伯駒而言卻很有淵源,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春游”不僅是張伯駒詞作的一個重要題材,而且是張伯駒一生思想感情的寄托所在。
“春游”來自于張伯駒斥巨資收藏的隋朝著名畫家展子虔的《游春圖》。1946年,張伯駒賣掉一處宅院,又典當了妻子潘素的一些首飾,湊足170兩黃金,從畫商馬霽川手中購得《游春圖》,這是我國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張伯駒對《游春圖》愛不釋手,摩挲把玩,反復揣摩,悉心研讀。因為收藏《游春圖》費了頗多周折,張伯駒典屋鬻釵,很不容易,因此感慨良多,從此他就自號“春游主人”,以示雅愛。他把北京海淀郊區的居所“承澤園”(原為康熙時果親王胤禮的賜園),改名為“展春園”,集詞友結“展春詞社”?!罢勾簣@”的“展”指展子虔,“春”則指《游春圖》。1962年,張伯駒將其與諸多友人考證研究金石書畫、詞章掌故的文章,編輯印行時,也以《春游瑣談》為名,同時,他將自己1961年~1965年之間所撰的詞作,輯為《春游詞》。
可以說,“春游”已經成為張伯駒的一個重要心靈印記和揮之不去的心理情結。在《春游詞》的自序中,張伯駒如是說:“余昔因隋展子虔《游春圖》,自號‘春游主人’,集詞友結‘展春詞社’。晚歲于役長春,更作《春游瑣談》《春游詞》,乃知余一生半在春游中,何巧合耶!詞人先我而來者,有道君皇帝、吳漢槎。窮邊絕塞,地有山川,時無春夏。恨士流人,易生離別之思,友情之感,亦有助于詞境。彼者或生還,或死而未歸,余則無可無不可。滄桑陵谷,世換而境遷,情同而事異。人生如夢,大地皆春,人人皆在夢中,皆在游中,無分爾我,何問主客,以是為詞,隨其自然而已。萬物逆旅,盡作如是觀?!睆埐x認為,“人人皆在夢中,皆在游中”,并自謂其“一生半在春游中”,可見“春游”對于張伯駒而言,已經上升到哲學層面,具有了形而上的意義?!叭f物逆旅,盡作如是觀”,除了人自身,天地萬物也是“皆在夢中,皆在游中”?!盁o分爾我,何問主客,以是為詞,隨其自然而已”,這些倒是倚聲填詞的好材料,率性而自然。詩人以此自娛,倒也自得其樂,活得算是通透灑脫。①8